我国率先实现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 将弥补我国农业最大短板

2021-11-01 10:13:07 作者:巨丰财经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10月30日宣布,我国在一碳生物合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全球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并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这一举突破了天然蛋白质植物合成的时空限制,为弥补我国农业最大短板——饲用蛋白对外依存度过高提供了国之利器,同时对促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深具意义。

该项研究以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工业尾气和氨水为主要原料,“无中生有”制造新型饲料蛋白资源乙醇梭菌蛋白,将无机的氮和碳转化为有机的氮和碳,实现了从0到1的自主创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以工业化生产1000万吨乙醇梭菌蛋白(蛋白含量83%)计,相当于2800万吨进口大豆(蛋白含量30%)当量,“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开辟了一条低成本非传统动植物资源生产优质饲料蛋白质的新途径,可减排二氧化碳2.5亿吨,节省耕地10亿亩(以平均亩产大豆300斤计)。

从“人工合成淀粉”到“人工合成蛋白质”,其背后是在全球方兴未艾的合成生物学。目前,国内外合成生物学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多位专家学者表示,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中国几乎每隔几个月都会有比较重大的科研成果诞生。相信未来或将迎来更多新的“合成”。政策方面,科技部于2020年1月印发的《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指出,持续支持量子科学、脑科学、纳米科学、干细胞、合成生物学、发育编程、全球变化及应对、蛋白质机器、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等重点领域。《“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合成生物学列为科技前沿领域方向之一。证券时报称,在政策与广阔市场空间助推下,相关企业增长可期。

相关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