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对比特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的夸张预测
核心观点
1、比特币对传统货币体系的批评并不正确,对社会而言比特币本身的缺点可能大于优点,比特币会继续演化并具备存在价值,未来将主要面对来自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竞争。
2、维持今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6.3-6.7之间波动的观点,未来,影响汇率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
3、建议大家理性投资,应该以长期投资的预期收益,进出口的成本和预期收益,以及生活实际需要来引导外汇交易。即使配置比特币这类高风险资产,也要限制仓位,回避杠杆。
正文
比特币的产生是货币演化、经济思想、技术储备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联储救市启动后反华尔街、反建制、反通胀思潮的兴起,在中本聪的天才发明下产生的。
尽管过去12年比特币的价格涨幅远超人类所知的一切资产,但同时它的波动性恐怕也远超同期所有的资产。比特币自2009年诞生后经历了四次价格的暴涨暴跌,每次暴涨都与货币宽松、名人明星推动有关,而每次暴跌都与比特币的内在缺陷,金融条件收紧与强化监管密切相关。
现在我们知道,比特币的产生基于对传统货币中心化体系的批评,以及对量化宽松带来通胀的担忧,但实际上,传统货币中心体系作为人类经济金融发展不断演化的产物,其优点远远大于缺点,而量化宽松并没有带来高通胀。
事实上,今年以来市场关于通胀的争论,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货币超发必然带来通胀的传统思维上,我已经多次撰文指出这种观点的不足。
反过来,比特币所宣称的“去中心化“的优点反而带来交易成本高,耗能高,定价权集中带来价格暴涨暴跌等缺点,目前的共识是,对社会来说,比特币的缺点可能大于其优点。
不过,这并不代表比特币没有存在的价值(巴菲特对比特币的判断也同样是情绪化的),随着虚拟世界的兴起,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多的角色,比特币以及其他加密货币已经发展出一整套类似股票、债券,黄金等资产的交易生态系统。尽管加密货币的总市值相对于金融市场和黄金还很小,但是比特币在高点的市值可以排到全球第六大上市公司。加上人类这种动物与其他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相信“故事”,有“创意”和“信仰”,即使严监管下,少数几种加密货币有生存的空间。
比特币在过去12年也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具有反脆弱性的特点。因此,我认为比特币未来发展有三种可能:
1、成为虚拟世界一种具有虚拟货币和虚拟商品双重功能的定价之锚,对应黄金在目前法定货币的作用;
2、可能成为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和对冲通胀或美元风险的一种有自身回报和风险特征的资产;
3、成为大额商品跨国和跨境交易的中介,因为这类交易传统上依赖银行,交易时间较长,成本也相对较高。
未来比特币的发展将与监管的态度,以及各国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密切相关。实际上,比特币支持者对传统的货币体系的批评,可以通过法定数字货币得到很好的解决,进一步优化现有的货币体系。
近期针对比特币方面的严监管规定很多,除了众所周知的以外,本周三,美国新任证交(SEC)会主席Gary Gensler在出席美国众议院听证会时表示:
“加密货币市场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存在许多挑战和差距。目前市场上的代币可以在不遵守联邦证券法的情况下发行、出售和交易。此外,还没有一家交易加密代币的交易所在SEC注册为交易所。相比于传统证券市场,这都大大减少了对投资者的保护,也相应地增加了欺诈和操纵的机会。SEC已经将设计欺诈或其他重大损害的代币相关案例列为优先事项。
总结来说,就是Gensler领导的证交会期待与其他监管机构和国会合作,填补加密货币市场在投资者保护领域的空白。这对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支持者来说算不上好消息。
我们详细分析过Gensler的职业生涯,他是过去20年华尔街最严厉的监管者,没有之一。此前,币圈的人把Gensler出任证交会主席视为对比特币的利好,因为币圈发展确实到了需要监管的时候,比特币作为龙头,会因为监管带来的竞争对手减少而享受利好。不过,这样的观点只适用于比特币本身完全合规的情况,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
顺便说一句,Gensler在国会听证会上还指出要对SPAC加强监管。这其实也并不奇怪,我们之前的研究文章已经指出,SPAC形式的上市有利于SPAC的发起人和参与到首轮上市投资的机构,但是对于被SPAC合并的上市公司来说,更加快速的上市的代价是上市的成本其实要比传统IPO更高。
原因在于参与首轮的投资机构通常会提前退出,上市公司真正募集到的钱要比传统IPO更少。更加重要的是,Gensler也注意到研究发现,合并之后第二轮参与进来的散户,通常会遭受投资损失。
近期,投资者特别关心的另外一个话题是A股和人民币走势。很显然,近期A股走势部分受益于政府出台了针对加密货币的严监管政策,以及抑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措施。实际上,大宗商品近期价格回落,全球对通胀的担忧有所缓和也是全球股市回暖的外部因素。但归根结底,近期A股的走强最核心的因素是人民币走强,外资重新流入。
我们在年初的投资策略视频里清晰地指出今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应该会在6.3到6.7之间波动。从基本面看,美元进入贬值周期的可能性较大,但是技术角度分析,美元也不会像市场认为的那样快速并且大幅贬值。这是我们今年始终坚持的观点。
近期人民币的走强主要因为美元指数从4月以来的贬值,从93.3到现在跌破90。不过,大家也应该看到人民币相对于欧元,英镑和澳元并没有明显的涨幅。即使美元偏弱,我们也认为今年美元兑人民币跌破6.3的可能性不大。
一方面,人民币走强不利于出口众所周知,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但这并非良方。如果未来全球真的出现了通胀,现在升值就会失去通过汇率政策降低进口通胀的空间。
当然,如果美国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有可能取消部分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这自然有利于人民币升值,但是美国通胀也意味着美国经济复苏强劲,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而这也是有利于美元的。此外,在拜登的美国就业和家庭计划争取国会批准之前,美国政府不太可能撤销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
另外一方面,我们要看到美元兑人民币6.3是过去几年美元汇率的一个低点,在2018初短暂跌破后就持续回升。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下美元贬值,而2018年全球经济放缓美元升值,这些都符合历史上美元的规律。
目前来看,在疫情对全球的影响下,美国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同时也好于其他发达经济体,美元指数易升难跌。只有等到全球经济都进入到复苏状态,美元才会回归贬值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央行官员在上个月莫干山会议的讲话观点鼓励,核心主张是将来人民币国际化,中长期里,人民币汇率会相对美元持续升值。随后,一位经济杂文家关于人民币汇率可能在2024年升值到3的观点广为传播,引发一些人考虑抛售美元。
我已经在《为什么夸张的人民币汇率预测会广为传播》一文点评了这个观点。我对“持续“两字有所保留,大家也要清楚“中长期”在经济和政策的语境下,可能是3-5年后,也可能是5-10年后。我特别强调了,在短期和中长期内,汇率都是难以预测的。
就在本周三,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
“当前外汇市场总体平衡。未来,影响汇率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不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个人,都要避免被预测结论误导。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应当长期坚持。在这一汇率制度下,汇率不能作为工具,既不能用来贬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来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关键是管理好预期,坚决打击各种恶意操纵市场、恶意制造单边预期的行为。”
总而言之,我们始终坚持建议大家理性投资,应该以长期投资的预期收益,进出口的成本和预期收益,以及生活实际需要来引导外汇交易。即使配置比特币这类高风险资产,也要限制仓位,回避杠杆。对于通过SPAC上市的企业,不要单纯依靠合并前的价格走势判断未来走势,要回归到宏观和上市企业所属行业进行基本面分析,更关键的是理解上市企业自身的财务表现和未来发展前景。